業內都清楚,沒幾家檢測機構樂意接單個點位的訂單。在客戶眼中,只測一個點,理應價格更親民才對。可實際并非如此,背后有著諸多緣由。
從國標規范看,哪怕僅測一個點,也得按要求配備空白樣與平行樣,這意味著實際要處理三組樣品,耗材用量瞬間增至三倍,成本大幅上揚。
站在檢測機構的立場,檢測一個點同樣得遵循完整流程。這期間,需要調配兩位采樣員,安排專門排期,還會產生交通費等支出。一通操作下來,機構往往入不敷出,直呼虧本。
即便多數機構測單個點位處于虧損狀態,卻仍未放棄這項業務。這是因為存在剛需群體,比如租房的年輕人,他們在權益維護時需要這類檢測。但檢測實驗室也得盈利,要負擔員工薪資與設備費用,實在難以長期大幅虧損做公益。
對比某些有上市公司背景或政府資源支持的大型檢測機構,起步收費3000元才提供上門服務,普通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已經是盡力踐行社會責任了。